
德國這個印象中『先進國家』之一的大國,在我真正踏上這塊土地後,有了不同的看法。這裡絕對跟英國不同,他們並沒有把Great當作自己的代名詞更沒有自認為世界警察,但從歷史和現代化工業技術來說,德國確實是個值得驕傲的國家。為什麼火車上和機場的人們大多面無表情,專心自己的小事,穿著樸素但卻對觀光客很友善?
在我們往市區的火車上,我們遇到了同樣是旅行來到柏林的德國年輕人William(我不曉得有沒記錯,Tony那兒有他的聯絡資料),和他聊了很多言談中很自然流露出了德國人在面對國際大政治勢力上的無奈,因為我們從台灣來的,台灣跟大陸的關係就成為了話題之一,讓我驚訝的是德國人竟然也有跟我們一樣夾在蘇維埃和資本主義中間的無奈。到站後簡短的和他說了再見,我們就隨即融入了柏林的市中心裡了。
柏林市區複雜的U-Bahn & S-Bahn系統,讓我們增加了不少機會問當地人問題,當地人的英文其實還算勉強可以溝通,但是真正困難的卻是我們要正確而無誤的唸出他們的地名,那真的是非常的困難。晚上在Hostel遇到一群New Castle的英國女生(我們住在同一間裡面^^),跟她們談到德文的發音問題,他們也有同樣的困難,遇到『h』的發音時,真的是沒輒。當地的人對於我們樣子這樣外來的人,可以說真的是相當的親切。
在著名的音樂之都我們當然沒忘記要來聽聽好聽的音樂,我們在Tony德國同學的推薦list裡面問到了一家Jazz Bar,很努力的我們找到並且也進去享受享受,擁擠的Bar裡面,卻完全沒有讓人不舒服的『緊張』氣氛,可能真的大家都是衝著喜歡音樂而來,在我們的後方還有幾位熱情的老常客,在音樂段落中的喝采真的讓現場的氣氛熱絡不少。這種氣氛是我在英國完全感覺不到的感覺,在英國的pub裡面有種很自然被其他人厭倦的感覺,那種感覺可能就是英國人的優越情感,但同樣的情緒,卻沒有出現在德國的Jazz Bar,我跟Tony在裡面喝著啤酒,跟著音樂喝采真的就是活在其中的感覺,很特別的經驗,至少我覺得在英國是感受不到的。
我們三天的行程裡面,看了很多德國人引以為傲的建築以及歷史,普魯士王朝,以及皮斯麥都是讓德國人引以為傲的光榮年代,這些讓德國老鷹標誌貼上世界標籤的王朝,隨著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大戰德國兩次的重創漸漸成為了德國的『歷史遺跡』,但是德國仍然以其傲人科技以及工業技術讓世界各國驚豔,我想真正重創德國人民族心理意識的應該是二戰過後冷戰時期蘇維埃與資本主義的政治角力對抗。
在第二天的行程裡,我們來到了Checkpoint Charlie,上面掛著大大的美國國旗,和旁邊標示著的英國以及似乎是荷蘭還是法國的國旗,而站上則寫著,你已經進入了美國領域,請遵守交通規則和法令。而在站的另外一邊,則高高豎立著另一個穿著軍服戴著軍帽臂章上有著紅色領章的軍人畫像,夾在這兩大政治勢力中間,德國人的無奈是可以見到的。檢查哨被改建成了博物館,裡面陳設了冷戰時期,被分割成兩半的德國,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事件,從蘇維埃為迫使西柏林人民仰賴東德的經濟資源生活,而斷絕西柏林人名的生活接濟,因而造就了許多的空投英雄,紛紛以在一年之內超乎想像多的航行次數突破紀錄。然而槍桿的限制並沒有真正的阻攔了東德人民嚮往自由的渴望。從各式各樣改裝的設備『偷渡』人過去到西德的展示品裡面可以看到。相信同樣的情感,在西德人民眼中也是不好受,只有一牆之隔,看著自己的同胞受到這樣的對待,那段時間裡也出現了很多所謂的Escape Helper多數為西德的學生或是高知識份子,自發性的幫助東德人民前往自由的國度。很多的歷史照片,讓人看了很有感覺,可惜沒有Scaner可以掃下我買的相集裡的照片和照片裡所發生真人真事的慘劇。
在你的心靈受到過這樣的『摧殘』之後,你還會擁有屬於自己民族的自尊嗎?為了要生活,必須要違背自己守法的習性,冒著被直接槍殺的風險,設法逃過檢查哨。德國人讓我們感受到的民族性,我相信跟這個歷史背景有非常大的相關連,畢竟這個距今50年左右的浩劫,並沒有辦法讓德國人忘的那麼快。
再回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何嘗不是一樣處在類似的尷尬情況之下嗎?我很擔心在汪笨湖式的愛台灣情緒下,幾年後台灣人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